覃思開講2017IDF年度大會-在地全球化設計



11月27日,2017國際設計論壇(IDF)年度大會在廣州舉行。作為廣州設計周每年度最亮眼的王牌核心活動之壹,今年IDF年度大會邀請來自中國、美國、德國、荷蘭、阿聯酋和中國澳門/香港/臺灣等地的設計領先人物,並聯合數位享有極高國際聲譽的頂尖設計大咖,以“在地全球化設計DESIGN & GLOCALIZATION”為主題展開觀點、案例的分享和思辨。


現場來賓

德國設計委員會首席執行官、波士頓設計管理研究所咨詢委員會成員、歐洲創新設計領導委員會董事會成員Andrej Kupetz安德魯·庫佩茲
SchilderScholte建築事務所聯合創始人、荷蘭室內建築師與設計師協會BNI前任主席Gerrit Schilder加裏·謝爾德
廣州設計周聯合創始人 張衛平
邱德光設計事務所·主持人暨總設計師邱德光
中國美術學院副教授、中國美術學院國藝設計院院長謝天
TCDI創思國際建築師事務所創始人覃思
壹正企劃有限公司聯合創辦人及總監羅靈傑+龍慧祺
畢路德建築公司董事、總建築師杜昀
上海朱周空間設計創始人兼室內設計創意總監周光明
德國Phoenix Design 鳳凰設計事務所中國區總經理張逸凡
邱德光設計事務所董事總經理袁欣
竹工凡木設計研究所設計總監 邵唯晏
寸Design創始人崔樹
湯物臣·肯文創意集團執行董事/設計總監 謝英凱
維斯林室內建築設計有限公司設計總監廖奕權
(排名不分先後)



覃思:從互聯網思維,解讀設計的在地全球化

覃思從互聯網思維角度出發,從形式風格、空間+、互聯網+三個緯度分享了他對“在地全球化”的看法。
覃思說,原始文明到農耕文明到工業文明到互聯網文明,是人跟自然溝通的過程,順應自然產生了在地化,抗衡自然則形成了全球化,“在地化本身是對全球化趨勢的壹種反省”。
覃思表示,工業時代以後人類智慧大發展,在地化慢慢開始模糊了,變成全球化的技術與自然對話的過程,我們可以用技術應對自然給我們的壹切壓力或者是挑戰,與此同時,設計行業也逐漸把在地的文明跟在地的手法給模糊化了,在地化和全球化在形式風格這第壹個緯度探討的結論是相對立的。
針對第二個維度“空間+”,覃思提出,我們在壹些舊建築物上面,是不是可以用新的設計語言,在新的空間運作過程中讓新舊實現互融共生?他說,米蘭廣場、上海新天地、成都寬窄巷子、K11等建築都在原有古建築物的基礎上,用新的設計元素和手法,將其本身活化,實現在地化和全球化的互融共生。
從互聯網思維和手法上如何理解“全球在地化”?覃思說,工業文明時代我們提倡標準化,但在互聯網時代的今天我們更提倡個性化,於是,升級叠代成為設計行業必須思考的事情。個性化過程中做到既全球化又在地化,就要分清楚客戶是B端還是C端,根據客戶需要去進行研發。

文章轉載自鳳凰家居